站内搜索:
当前的位置: > 星火工程 > 新闻中心 >
三情托起致富梦 劳务经济惠乡亲—沙河子村发展劳务经济致富脱贫
时间:2012-07-10 17:32来源:星火办公室
    沙河子村,是一类革命老区黑龙江省方正县大罗密镇的一个偏远落后的贫困村。该村的前身为沙河子镇,由原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辖区面积150平方公里,总户数1972户,总人口7456人。其中:农业户911户,人口3474人,耕地面积7693亩,人均耕地2.2亩。面对这种仅靠耕地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难以脱贫致富的现实。村两委认真思考后认为:“要想让村民摆脱贫困富裕起来,就必须让农民从仅有的耕地中解放出来”,提出了耕地向种田能人、种田大户流转集中规模经营的设想,并适时转化为现实行动。实施了依托“三情”优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举措,使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截至目前,沙河子村共转移劳动力802人。其中:出国务工人员30人、省外260人、县内外512人,工资性收入千万元,人均年增收1341元。
    一、亲情联动走出国门沙河子村日本遗孤较多,在日本定居的57户,198人,每年往返赴日探亲人数均在50人次左右。镇南屯村民于志臣妻子加入日本国籍后,先后把3个女儿、女婿带往日本定居,她在中国的亲属10多人次赴日探亲,收入达60余万元;原沙河子村书记于树林及两个弟弟去日本定居后,年人均收入10多万元,近几年来给在国内亲属汇入人民币达20多万元;镇北屯村民杨德财先后5次赴日,现存款已达百万元,并为其弟杨德富购买豪华大客车,开通了沙河子至哈尔滨客运专线,年纯收入达3万余元。据不完全统计,全村仅赴日本、韩国出劳务年收入就超过100万元。
    二、友情互动跨出省门 “好男儿志在四方”。在沙河子村有很多人通过老乡、朋友穿针引线,告别家乡,告别亲人去省外打工闯天下的。上海知青,原沙河子镇林业站站长付建国回沪后,时刻不忘第二故乡,经常与家乡的亲朋好友联系沟通,千方百计地为他们谋思路、找工作。三年来,先后把宫磊等5名青年介绍到上海工作,并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时刻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住有困难就让孩子们住在自己家,工作有问题他就跑前跑后协调解决。他因此也常为能给家乡人做点事而自豪。镇南屯青年陈广福参军后晋升为团职干部,现任大连盖州市市委常委、武装部政委,他常回到家乡看望乡亲,乡亲们有事也愿找他帮忙,不管是出差还是旅行,不管是路过还是绕道,都愿到他那里一聚。在他的大力帮助下,有18名青年先后到大连打工,并使一些青年大展才华,走上了富裕路,在大连成家立业,过上幸福美满的城市生活。在发展劳务经济过程中,村干部的当表率、带好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原沙河子村党支部书记、现村委会委员罗洪义,积极鼓励和支持女儿到省内外去闯,次女罗乃丽,五年来,先后在佳木斯、哈尔滨打工。2005年经朋友介绍又来到首都工作,由于外语优秀、表现出色,当年就被北京市宏伟家俱供销公司聘用当翻译,月收入5000余元;村治保主任赵德财的女儿赵艳艳,开始在哈尔滨打工,精灵能干、素质过硬,被派到河南省焦作市国际商务会馆任领班,月工资收入3000余元;民兵连长苏兴国的弟弟苏兴民先后在哈尔滨和绥芬河打工,后经朋友纪春红介绍到四川省成都市一边开出租车,一边办起了厨房燃具装潢公司,月收入近万元。目前,在省外打工青年全村260人,年收入300余万元。
    三、真情拉动迈出家门沙河子村在省城、县城打工的青年更多,在他们中间有的成为企业家、老板、公司经理,有的成为致富能手,有的成为行政领导者。他们的成长、进步家乡人引以为骄傲。青年农民杨效义在哈市生活近20年,从一个打工仔,成长为一名省级优秀企业家,他创建起哈尔滨盛兴木业集团,在全省颇有名气,仅固定资产就达2个多亿,在他集团里有20多名青年工人来自沙河子村,人均年收入万元以上。青年农民王绪东在哈市打工创业已10多年,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哈市黄金地带、哈工大对过建起了哈得力奇瑞公司,任总经理。服务项目有汽车美容、装修、销售及售后服务,拥有资金5千多万元,优惠录用沙河子村青年到他公司务工创业。 “三情托起致富梦,劳务经济惠乡亲”。劳务经济占据沙河子村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已经成为该村的一大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创收的重要渠道。目前,仅劳务经济的增收部分就超过了省级贫困线标准,沙河子村摆脱了贫困,奔上了小康。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所有:星火工程办公室  闽ICP备202101033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