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的位置: > 等待删除 > 视频新闻 >
“男孩危机”拿分数来拯救?
时间:2012-07-25 22:56来源:网络
  高考放榜,众人关注。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部分专业录取分数线中,出现了男女生“同考不同分”的情况。在划分“男女线”的地区,女生最低分数普遍高于男生,差距最高达56分。尽管学校方面解释,此举是为了平衡男女生比例,但依然引发了社会上的大讨论。

  在近年的高考中,考试成绩已经表明,“男生被女生全面超越了”。同时,近年来,关于是否需要“拯救男孩”,如何拯救,已经有了一些讨论和动作,例如专门开办男校等等。但是,当这些男生女生走出校门、步入职场后,情况还会是“阴盛阳衰”吗?

  分数“男女有别”有理还是有弊

  主持人:对于部分学校的小专业在招生上的“男女有别”,您是怎么看待的?

  孙绍瑞:至于是哪个专业上出现了这种男女不同分数线,我不是很了解。作为一个社会普通人的感受来说,我不太赞同。大学本来就是普通高等教育,如果把性别作为一个分数考量因素,本身就是有失公平的。我想,也没有多少男生会指望着靠比女生低这么几十分的机会被录取。如果仅仅是因为要平衡男女生比例,就搞出这个差别来,也没多大的必要。

  至于男女生比例失衡,每个学校也不同。我的母校属于理工科范围的,男生的比例就达到70%,女生30%左右;如果是师范类的,女生占比当然是比较高的。

  马梅:男孩危机不仅是中国的问题,在英国、美国也都出现了,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是高考录取这一个环节上的。

  男生危机最核心的根源是,男孩在青少年发育期上确实相对女孩滞后6到12个月;而现在的社会,智力的竞争多于体力的竞争,也阻碍了男性优势的发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象。录取分差是人为的治标不治本,给男生机会的同时又造成另一个不公平,顾此失彼。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思想好不容易在女性的自强下争取到了公平的地位,所以在录取这件事上应该要考虑得更完善一些。

  张维勇:我觉得为了达到男女平衡,把分数调整一点也没什么不可以。学校的目的很明确,是为了教育学生,毕业以后能有合适的就业岗位,想要平衡男女生比例,也肯定也是有相应的就业需求的,应该是市场化操作的。中国的高校自主权本身就很弱,政策管得太严了,也不必因为他们一点点的改变就苛责。不少学校,教授们不是一门心思搞教学,而是在搞行政的那一套。所以,我认为教学要回归本质,就应该由他们自己来决定。

   解决危机从基础教育开始

     主持人:男生真的到了需要被拯救的地步了吗?据您的观察,现在的90后或00后男生,最缺乏的是什么

  马梅:倒也不是说非要拯救,但确实需要改变。现在的男孩子,都是被社会和家庭保护起来的,他们对自身的责任感缺少认知,也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男孩患自闭症的概率要大大高于女孩。

  我认为,应该从学校的基础教育着手改变,最后影响社会和家庭环境以及对男孩的评价。在基础教育这个源头上,男孩每天需要三到四小时的户外运动,男女生的体育课就可以分开来上,增加男生的体能锻炼;在教学方法上,现在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了,但是操作性的动手能力的不够,可不可以增加这一块的课程设置,把男生的潜能调动出来。

  另外,教育部门有不少男性领导,基础教育却是女性的天下。能否设个机制,以男老师在基础教育岗位上的从业年数给予加分,帮助其日后的就业或升职。

  现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真的需要关注,我们刚刚负责了一项针对青少年的民间公益项目——杨浦区家庭计划指导服务中心,作为全国的示范点,为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倾听成长的烦恼,帮助他们更顺利地适应社会。

  孙绍瑞:要拯救吗?我倒觉得情况还没有这么夸张。我们每年都会策划和运作一些大学生活动,比如上海大学生篮球赛之类,男生们的表现还是很男人的,爱好也都很广泛。而且,现在大学里还是男生占据话语权吧,学生干部、学生领袖之类的还都是男生占主导地位。

  要说90后或00后男生缺少的东西,我感觉这一代的创业意识少了点,也不像以前的学生那么吃苦耐劳了,娇气了一点,这跟周边物质环境的改变有关。以前我们去旅游两张绿皮火车的硬座票搞定,现在可能就要坐高铁,这也不完全是他们造成的,因为没有绿皮火车了,只能买高铁票了,坐这个先进工具了。

  张维勇:我感觉这一代孩子缺少责任感,不太愿意承担。不过,这大多是50后、60后和70后的观点吧,我们的生活经历,从童年、青年到成人,物质条件和社会变化都很大,从中总结出要吃苦耐劳之类的人生经验。我们眼里看出来的80后、90后,迷恋网络、电玩,吃不起苦,但这个状态其实是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假如我们那个时候也有网络,物质条件也像现在这么好,恐怕也会是这样的。

  我不担心,这一代的孩子本身还是有向上的、积极的力量的,只是在当前的环境下还没有培养出这个习惯,等他们以后了解了这个社会,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以后,自然会锤炼出来的。

  跨入职场男性机会高于女性

  主持人:有说法认为,现今的中国阴盛阳衰,例如很多女子运动强于男子项目,在职场上“她力量”也有所增加。在您的身边,男性与女性在职场上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又是怎样的状态?

  张维勇:在职场上,男性的机会肯定是高于女性的。我在2007年参加《赢在中国》的创业比赛时,女选手的占比就很少。一家公司从创业到成长,要经历太多的艰难,作为一个男性创业者,我可以几天不回家,如果做一些艰难的决定,相信家人也会理解。但如果是女性,可能就要更多地考虑家庭能否接受。而且,说实话,很多商场上的应酬也好、交际也好,女性也是不太能够适应的。所以,我觉得女性可能不是特别适合创业这个职业的,至少绝大多数是不适合的。

  孙绍瑞:以我们公司来说吧,中高层骨干里确实女性多一些。一般来说,女性在职场上的忠诚度比较高,相对更稳定,做事也有逻辑性,对于CEO决定战略,能履行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职责,一步步地执行下去。但一些男性的中层,尤其是有想法,自主意识比较强的,对领导层决策的可能会因为他个人观点的问题被执行偏掉,而且作为一个男人,结婚、买房、养家,现实的经济压力,使他们要面临更多机会的诱惑,也是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利因素。我感觉,在做事情的靠谱程度上,同一年龄段的女性往往要高于男性,能力大致是稳定的。男性里头分化就很明显,好的则特别优秀,但有些又特别不争气。

  但如果真说到上升空间,女性可能从事技术或管理方面的职务七八年后,还是中规中矩;而男性在销售、对外拓展方面如果有所成绩,更有可能晋升到企业负责人的位置上。比如,在我读大学时,班里一共31个同学,7个是女生,几乎每次考试都是这7个女生包揽前几名。她们毕业后,都是中规中矩,现在基本都在单位担任部门负责人或中层干部的职务,而有些男生已经发展到公司管理层了。

  马梅:女性的职场发展机会其实真的不如男性,她们比较细腻,受情感、家庭影响比较多,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

  女性的职场生涯是分段的,刚刚踏入职场时,她们可能很棒,但过个三四年就到了结婚生育的年龄,不可避免地要慢下来,而这一段时间恰恰又对职业发展很重要,所以很多公司不愿意招聘未婚未育的女性求职者。而男性呢,对家庭也有义务、职责,但职业生涯不会中段,体能方面也比女性更充沛,他们的潜能在进入社会后也爆发出来了。很多单位会在领导层里会有一位女性,但不少也只是象征性。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所有:星火工程办公室  闽ICP备110100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