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的位置: > 等待删除 > 视频新闻 >
一个造福搬迁老区村的困惑
时间:2012-09-04 10:09来源:星火办公室
一个造福搬迁老区村的困惑
——将乐县大源乡廖家地村调查
 
 

 

曾永生局长在廖家地村调研

 
 
        将乐县大源乡廖家地村是革命老区村,也是三明市民政局下派干部任职村,地处将乐、泰宁、邵武三地交界处,距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全村土地面积6.31平方公里,总户数146户626人,耕地面积868亩,林地面积8600亩,其中竹山面积3000多亩。
        2010年6月18日前,该村村民按照中国传统农民的生活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生活过得安定而平实,村民梦想的小康生活正在一步一步向他们走来。
6月18日,这个梦魇般的日子,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光顾了廖家地村,顿时,暴雨如注,呼啸般的山洪直朝村庄冲了下来,村民还来不及反映,倾刻间,房屋倒塌,道路冲毁,农田被淹......,一切的一切几乎在几分钟内都没有了。
        洪灾无情人有情。灾后,各级党委、政府组织人员抗洪救灾,安置灾民,并对该村重建作出安排。经省专家鉴定,廖家地村为地质灾害威胁点,县里确定该村实行整体异地搬迁。两年来,根据相关政策和廖家地村实际情况,全村146户群众有132户村民享受灾后重建相关政策,即购买限价房安置,每平米2600元。132户村民被分别安置在三个地方:(1)将乐玉华安置点:96户432人;(2)龟山安置点16户69人;(3)城关8户32人;(4)大源乡安置点12户51人。还有14户42人因为经济困难买不起限价房目前仍在原村居住。
        按理说,在政府的关心下,对这个村实行整体搬迁是最好的办法,村民在感激党和政府的同时,对目前实际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也感到困惑和无奈:
        ——没有了生活的来源。该村绝大多数村民搬到县城及乡镇所在地居住,住的问题是解决的了,但在县城、乡镇,他们没有土地、没有山林,也即意味着没有了生活的来源。要回原村耕种,现居住点离他们原来的村庄有上百公里,即使骑摩托车也要两三个小时,且灾后耕地也才垦复100多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由于将乐县城用工需求量较小及入城灾民较多的原因,群众就业问题较为突出,大部分群众都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与工作,生活无着;
        ——没有了议事场所。廖家地村部在2010年“6.18”洪灾中被完全冲毁,后由于群众搬迁,人员居住分散,一直以来,村两委办公、村民议事及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均没有场所。今年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时也只能租借别的单位会议室使用,个别点村民选举在露天进行。日常工作中,宣传和学习上级精神也没有阵地,村里工作开展十分不便。
        ——没有了可耕种的田地。廖家地村耕地在洪灾中基本被泥石流冲毁,经过近两年的农田复垦整治,目前可耕种土地约300亩,但是灾后水利设施被毁严重,给复垦后的农田耕种带来较大困难:流经村内的小溪因没有防洪堤,一遇下雨,溪水便冲上农田,给在种作物造成损失;复垦后的农田没有灌溉水渠,使原本的水田只能当作旱地耕种。
针对廖家地村当前存在的困难问题,各方面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开展有效帮扶,以缓解村民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
        1、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换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村两委班子的宗旨意识教育,提高思想素质,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完善相关制度,增强勤政为民思想,积极攻坚克难,发挥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农村基层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努力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2、尽快筹建村级活动场所。村部是农村基层组织权力的象征,没有村部,就好像没了“主心骨”,也给村里开展工作带来不便。 村两委干部和群众对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要求迫切。新村部建在什么地方,要在征求村两委和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后抓紧确定,并及时筹措资金解决村部建设资金问题。
        3、切实解决村民生活出路。现廖家地村民在几个安置点分散居住,安置在将乐县城和大源乡的村民,有住房但没有生产生活资料,生活无着,为了生计,一些人只能外出打工,部分村民还有回迁打算,但因村本点为自然灾害威胁点,当地政府出于安全考虑不同意回迁,因此处于两难境地。建议当地政府对该村村民生活来源要研究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和办法。对已搬入将乐城郊的玉华和龟山安置点的村民,要加大就业指导,尽力安排一部分人到工厂打工;扶持经商办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给一些地耕种;组织外出打工等,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村民生活来源,以使进城安置的村民能住得下、留得住,安居乐业。抓紧原村土地复垦,加快水利设施建设,使复垦后的农田能耕能种。
        对这个老区村,希望各级各有关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责任编辑:admin)
版权所有:星火工程办公室  闽ICP备11010025号-3